耶稣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今天无意看到方舟子写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耶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略微对这个话题有了点兴趣(也就是一点点),于是google了一些文章,长了点知识。感谢方舟子的提示。以下是一篇比较系统的文章转载,我个人的读后感记在最后。
基督教的基本知识
基督教,或称基督宗教, 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神论的宗教, 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自耶穌基督创立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別,主要有正教(慣稱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公教(慣稱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慣稱基督教Protestant churchs)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別。在近现代中文中,基督教往往指基督新教眾多派別的統稱。本文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基督教現時估計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是信仰基督宗教,佔世界總人口33%.但是对于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是否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的真人,却一直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議及争论不休的话题。撫今顧昔, 环绕着基督教的影响和历史,存在不少的争议。 ——(維基百科, 2009i)
一些学者如Michael Grant断定耶稣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因为除了《圣经·新约》之外,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引证,而且同基督教成立之前的其他宗教的主角有很多相似点。基督虛擬傳說理論主要是爭議耶穌是一個早期基督徒所創造的一個人物. 疑經支持者認為, 以第一和第二世紀的紀錄, 傳統上, 作為耶稣歷史上曾存在的證據缺少可靠性.
基督教成立当时,本来便存在着很多神秘宗教,它们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殺了,后来又从死裡復活,这个从死里復活的事便啟发了神的永生。
一些人认为耶稣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后又復活,这些事情可能驅使成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5]比较过基督教和埃及宗教中的歐西里斯,歐西里斯也是出世人间,之后被殺,重生而成为地狱神,和拉同等,拉是埃及的一神论宗教的神。Wallis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处,尤其关於复活的故事(木乃伊便是因为复活的思想才有的)。Wallis认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资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会认为歐西里斯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带给法老王,而为了准备耶稣的到来。 犹太人相信基督教的信徒将《圣经·旧约》错解了。例如,对於《但以理書》9:25关於受膏者来临的敍述,犹太教认为是关於居魯士二世的,而基督教便认为是关於耶稣。
传教工作有时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例如在西方列強打入中国时,前面是军队,后面是传教士。
敌对的态度而引发战争,例如十字军东征、宗教裁判所和三十年战争。因基督教和非基督教所引发的军事暴力在世界经常发生,甚至不同派系也引至战争,例如北爱尔兰The Troubles。
由于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推翻统治,获得政权而产生的,因此基督教的教义对于权力和控制有很大的诉求,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影响活动中例如十字军东征、北愛爾蘭問題和东欧剧变。
基督教的教义过于极端,不能容忍其他信仰的存在,对于其他的信仰冠以恶魔、魔鬼、伪神等称呼,宣扬非基督教的信徒死后下地狱,以一种极其恶劣几乎辱骂的形式排斥非基督教徒。历史上的异端处理,也可见基督教过于攻击型的理念,相对于佛教的“以己度世人”的理念狭隘很多,相对于道教的“无为”也自私很多。
基督教不是一个宽容的宗教,只承认一个真神,不允许别的神存在。
基督教的教宗虽然宣扬宗教信仰自由,政治体不应影响信仰权利,但有总是习惯延续宗教影响政治的行为,对不接受影响的国家报以敌视的态度,包括的国家有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等国家,一方面怨恨这些国家影响他们对教友的政治干涉,一方面又串掇教友反对政府。近年来天主教教宗与中国教会的关系稍有改善。
本文將針對争议1, 即基督教內文獻所載的耶穌是否為一个宗教上的虛構人物進行深入探究。
方舟子的质疑
基督徒認為基督宗教教会存在的本身,已能证明耶稣曾在世生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历代以来,成千上万上億的基督徒都宣称他们认识耶稣.耶穌基督乃是基督徒所信、所傳的中心.信徒多自然而然地相信基督教福音書中所描寫的耶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所以,對耶穌存在的真實性很少存疑及探研, 更何況基督宗教教会不希望信徒知曉此一議題, 實乃擔心信徒信心的動搖甚至崩潰。
一般人若不信基督宗教也會以为,耶稣應不是神只是个历史人物而已。但如果我们把耶稣当做一个历史人物来考察,就不能像基督教教徒一样盲目相信福音书的说法.到底基督教福音書中所描寫的耶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或是完全虛構還是有多個原型?人生旅途中恐怕没有哪一位不曾被教會人士好意盛情,软硬兼施地传过教,如果一時不察, 信教信耶穌信到最後可能就會變成”誤會一場”了.
有沒有可能歷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穌這個人?現代不少專家的觀點正是如此。有種理論說,他是「天神降生」與「死而復活」的異教徒神話,跟第一世紀猶太教彌賽亞(救世主)傳說結合的產物,在歷史上的真實性,不比希臘神話中的天神宙斯多。
第一世紀在異教徒之間盛行的各種神秘教派中,兼具神、人身分的奧西里斯 (譯註:Osiris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是冥府之王,也掌管生育與農業,能一再死而重生。) 、阿提斯 (譯註:Attis是一位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發源於小亞細亞,後來也納入希臘、羅馬神話。) 、戴歐尼西斯 (希臘人拜的一個神叫Dionysus ﹐係大神宙斯之子) 等神祇,都在復活節(春分)前後死亡,三天後復活。這三位神明出現的年代都早於耶穌好幾百年。大多數學者也都承認,耶誕節源自異教徒慶祝冬至的傳統。
既然耶穌故事的很多基本要點,像是處女生子、死後復活等,都在一般以為他存活的年代之前數百年就已出現,論者越發振振有詞地咬定,耶穌是基於特定目的而創造的神話,不是真正的歷史人物。正因為連一件耶穌實際存活過的具體證據都找不到,以致於無法用事實駁斥晚近歷史學者這一主張。 (鐵達尼號導演 詹姆斯.柯麥隆 。《耶穌家族之墓》前言)
方舟子於所作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耶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一文(方, 2003)中结论: 没有任何可信的史料证明曾经存在拿撒勒的耶稣这么个人。 方舟子強調 :
如果我们把耶稣当做一个历史人物来考察,就不能象基督教教徒一样盲目相信福音书的说法。要知道福音书的记载是否可靠,我们必须考证:
一、是否有可靠的旁证材料?也就是说,在福音书成书之前或成书后不久,有没有非基督教的资料记载耶稣的生平?至少也应提及耶稣之名?这样的材料是真实的,抑或是后来的基督徒篡入的?
二、如果没有可靠的旁证材料,福音书的记载是否可靠?福音书是不是亲眼见过耶稣的人所写?福音书共有四篇,其记载是否一致?抑或充满了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之处?
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耶稣的历史真实性就非常不可靠。
我們現在就把过去学界有很大的争论,怀疑是否真有“耶稣基督”此人的疑議论据分述臚列如下:
正史找不到耶稣的疑议
根据福音书的说法,耶稣的案子轰动一时,由罗马总督彼拉多和加利利统治者希律(这是另一个希律)亲自审判,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案。罗马各地的总督每年都要向罗马皇帝汇报政绩,写成年度报告,称为acta,象这样的大案应该记载在acta中。但是历史学家们翻遍罗马档案,却找不到有关这个案子的任何记载。罗马官方的文献也没有耶稣的任何记载。实际上,不管是根据罗马法律还是犹太法典,按照福音书中的耶稣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被判处死刑。 (方, 2003)
正史找不到耶稣的蛛丝马迹,那么“野史”呢?显然,如果这类野史写得越早,越靠近耶稣生活的年代,可靠性越高;如果写得太晚,是在福音书已广泛传播之后写的(福音书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70年到135年),就很可能是根据(或针对)福音写成的,也就算不得旁证了。 (方, 2003)
Earl Doherty 在“沉默的记录篇”中说:“对於福音书以外第一个明显提到耶稣的是公元115年的罗马历史学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不过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他也只是复述当时新发展出来的基督信仰而已。”
福音書以外的記載當中部分內容仍然有人質疑。其中一個原因,是記載中有些原文(例如:小普林尼和泰西塔斯的作品)並沒有指明是「耶穌」,而只是說「基督」,但過往卻有過不少人自稱為「基督」,但他們不是耶穌。所以,把「基督」直接當作是「耶穌」,他們認為是一種張冠李戴的不負責任講法。
公元93年左右的《猶太古史》
公元93年左右,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他的著作《猶太古史》第18章3.3節(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提及:
「就在這時,有一個名叫耶穌的智者,如我們說他是人不會對他冒犯的話;因為他做過很多奇妙的事,對他表示認同的人樂於奉他為師。他吸引了不少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被尊為基督。當彼拉多因為我們同胞的領導者的鼓動而把他判處十字架之刑,當初愛他的人並未有離棄他;因為他在受刑後的第三日復活,並在眾人面前出現;就如神聖的先知最初所預言的,以及那與他相關的萬千奇事。而基督徒一族,就是那班稱他為基督的人,到現在還沒有消失。」
這一段對耶穌記載的文字,被稱為Testimonium Flavianum。儘管部分教會人士在其著作中宣稱隨着考古學家在已被掩埋的土下發掘出耶路撒冷的遺跡,與《猶太古史》及《聖經》的描述相吻合,以及把這段被指為「有問題的」內容利用計算語言學的算法與全書的其他內容的比較,從而否定了這種說法[9],但關於《猶太古史》中關於耶穌的紀錄是後世的基督徒所加的質疑,在考古界中卻從來都沒有平息。 (但一般猶太人都因為作者背叛猶太人,歸向羅馬人而恨他) (維基百科, 2009g)
公元112年的一封信
羅馬帝國比西尼亞在公元112年時的省長小普林尼曾寫信給當時的君主圖拉真,詢問有關審訊和懲治基督徒時的程序[9]。這封信的內容由William Melmoth在18世紀譯成英語,並於1935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集結他的書信而出版的著作《Letters》的第二卷第十章96頁中。信裡提及基督徒「把基督當作神一樣」。 (維基百科, 2009g)
公元115年的《編年史》
公元115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歷史學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在他的著作《編年史》[22]記載羅馬皇帝尼祿把羅馬城大火的責任歸咎於耶穌門徒的事時說:
「尼祿(為了轉移視線)把罪名強加在基督徒,一班被大眾所憎恨的人群,並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折磨。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基督徒,是源於基督,一個在提比留在王位時,被我們的一位執政官本丟彼拉多得到了最嚴峻的處罰的人。在他受刑後,這個最難以控制的迷信,得以暫時受控,但後來又再次在第一禍端猶大行省及連羅馬本身都蔓延,在這個世上任何最隱閉及羞愧的地方都找到他們的踪跡,並在當地流行。」 (維基百科, 2009g)
斯維都尼亞(公元69年/75年 – 公元130元)的《革老丟傳》
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私人秘書斯維都尼亞在他寫的《革老丟傳》中,提到過猶太人與基督的跟隨者之間爭辯。而革老丟是公元41至54年的羅馬皇帝,是保羅時代的人。 (維基百科, 2009g)
第二世纪的《塔木德‧密西拿》
雖然猶太教徒否認塔木德記載耶穌,即使是到現在還痛恨基督教的猶太人,在他們的經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推斷應在第2世紀編纂)的大議會書(Sanhedrin)第43a節提及過「犯罪耶穌」在逾越節之前被「掛了起來」(處死)。 (維基百科, 2009g)
总之,没有任何可靠的旁证证明耶稣的存在。耶稣如果是个无名小卒倒也罢了,但是福音书声称:“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希律王听见了”(可6:14),“他(耶稣)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的地方。”(路7:17),显然是一个名满天下的著名人物,居然有任何的历史文献、任何当时的历史学家留下有关他的任何可靠的记载,岂非怪事? (方, 2003).
耶稣的家谱的疑议
耶稣的家谱记载在新约圣经的2个段落:马太福音1章2-16节和路加福音3章23-38节,是关于耶稣经由其俗世的父母(马利亚和约瑟)一支或两支的谱系。这2份基督的家谱都向上追溯到大卫乃至亚伯拉罕;而路加福音中的家谱还继续向上,一直追溯到亚当。这2份基督的家谱在亚伯拉罕和大卫之间的部分是一致的,但是在大卫以后的部分则有极大的差异。耶稣养父约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亞伯拉罕到约瑟一共有42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亞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36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
为了解释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中两份家谱之间存在的差异,已经提出了几种理论:
最古老的一种解释,是由非洲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在3世纪提出[6],他利用了利未婚的观念,认为马但(马太福音中约瑟的祖父)和玛塔(路加福音中约瑟的祖父)是两兄弟,先后迎娶了同一名女子 –这意味着马但的儿子雅各,可能是约瑟的生身父亲,而玛塔的儿子希里,则是他法律上的父亲。
路加福音的家谱是马利亚的家谱,希里其实是马利亚的父亲;而马太福音是记载约瑟的家谱。
Barbara Thiering在她的书《那人耶稣》(Jesus the man)中,认为雅各和希里是同一个人。希里使用“雅各”作为族长的称号。路加福音中的家谱是真实的家谱,而在马太福音的家谱被嫁接到所罗门后裔的王室血统。(她的理论无论在世俗或宗教的学术界都只获得了很少人支持)。
至少一份家谱是虚构的,或者两份家谱都是虚构的,以此来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7]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别记载木匠约瑟和亚利马太的约瑟的血统,他们都被认为担任耶稣父亲的角色。
不过,这份家谱实际上并未提到马利亚:因此说成是“她的”家谱是一种“大胆的”解释。更有疑问的是,早期基督徒传统没有将路加福音的家谱认定为马利亚的家谱。直到15世纪,Annius Of Viterbo首先将这份家谱归到马利亚的谱系,到下一个世纪才流行起来。多数学者对于这份家谱属于马利亚的可能性表示“有把握的”不完全相信. (維基百科, 2009h)
诞生年份月日的疑议
耶穌與聖母瑪麗亞
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一个有力的參考資料是圣经的记载。圣经指出,耶稣的表兄施浸者约翰是在罗马皇帝提比略·凯撒在位第15年开始先知生涯的。世俗历史证实提比略於公元14年9月15日登基, 因此他在位第15年应该是公元28年下半年至公元29年下半年。在那段期间, 约翰开始向人传道;六个月後,耶稣也展开他的服事职务。
这件事实跟其他佐证结合起来, 显示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开始他的服事职务。据圣经报道,当时耶稣“约有三十岁”。 (路加福音3:23) 如果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满30岁, 他就必然生于 公元前2年 了。
公曆以耶穌的出生為參照。在6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為了修訂曆法,以替代混亂非常的羅馬曆法,就請當時精通天文的僧侶建議一個更合理的紀年標準。由於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後,羅馬帝國舉國改信基督教,僧侶就決定改以耶穌出世的年份為新紀元一年。當時的僧侶就基於聖經上“耶穌被處決時約三十多歲”,就在耶穌處決那一年的年份減去三十,作為新紀元的元年。 (維基百科, 2009g)
根據新約聖經裡各個篇章的記載,我們可能會對耶穌的出生日期得出不同的結論。以下為各種可能結論的列表:
人口普查時
路加福音记载: “在那些日子[耶稣出生前],凯撒·奥古斯都(又名:凱撒·奧古士督)颁布法令, 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进行登记。(这是第一次登记, 是居里纽做叙利亚施政官的时候进行的。)
于是所有人都启程, 各归各城去登记。”
有不少批评家认为路加福音中的记载张冠李戴,甚至纯属虚构。他们认为这次人口调查和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时间应该是公元6或7年。如果他们的看法没有错, 路加的记载就值得质疑了, 因为证据显示, 耶稣是在公元前2年诞生的。不过,这些批评家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首先, 路加承认人口调查不仅一次 。 文中說“这是第一次登记。”表明后来还有另一次人口调查。 (使徒行传5:37) 后来这次调查就是历史家约瑟夫斯所描述, 在公元6年进行的那一次。
其次,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日期也证明把耶稣诞生的日期在公元后。 因为证据显示,居里纽做了两任施政官。 许多学者同意,居里纽第一次当施政官的任期约在公元前2年届满。
屠殺嬰兒前
馬太福音裡,馬太提及過耶穌出生時,希律王曾下令屠殺猶太的新生嬰兒,以免王位受到威脅。歷史學家計算出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穌其實應該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按最近的推算,耶穌其實應該在約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在那段時間的前後,位於猶太省和加利利省有三個名為“希律”的“王”出現過。對於馬太所指的希律王是哪一位,其實還有商榷的餘地。 (維基百科, 2009g)
一些作家认为在新约中关于耶稣的故事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而描述耶稣的故事在其他更为古老的宗教中都可以看见,例如古波斯的光神、阿蒂斯、司阴府之神。一部分学者,例如 Earl Doherty,更引伸至提出圣经福音只是对古旧的神话的一种重新写作,而这种 写作是完全是不根据什么的历史人物。 虽然这些联系受到争议,但无论如何,圣经福音经中耶稣故事的很多情节都在其他更古老宗教内容中出现,例如很多的奇跡事件如处女生孩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 (維基百科, 2009g)
关于圣诞节
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法庭不得再于犹太安息日(星期六)关闭,改为星期日即“太阳日”休庭。这样一来,基督教徒们将休息日从星期六改为星期天,加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此之前,基督出生日传统上定于1月6日。在欧洲某些地区,这一天仍被敬奉为“国王日”。然而,基督教却采纳拜日教和光明教12月25日的节日,来代替传统的耶稣基督出生日。该节庆祝太阳的重生、白昼的逐日加长和太阳对世界的影响。教内各派由此同庆一个节日。光明教徒们也奉认基督教的其他重要信条,诸如死后复生和灵魂常在。让耶稣基督代表太阳神并同时四处兴建基督教堂,实乃权宜之计。同时建造的许多拜日教塑像,举止宛如君士坦丁。通过自我树立,君士坦丁大帝有效地贬降了耶稣的地位。如此便使圣诞日受到操弄。 (伦恩, 马丁. 2004)
今天,我們對耶穌誕生的年月日並無正確的資料。羅馬僧侶依格斯(Dionysius Exiguus)曾於第六世紀(死於約526年)首次推算耶穌的出生年,以此作為「公元」(基督教紀元Christian era)的開始,但他在推算上有所失誤,並不正確。福音書提供三項資料可作為判斷的依據:
其一是,耶穌降生在希律王在位年間(太2:1),希律王於公元前四年逝世,為此耶穌的出生應比這更早才是正確的;
其二是,所謂「伯利恆之星」的出現(太2:2,9),可借助於天文學上的資料作有關慧星出現的歷史考證;
其三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實施戶口調查,報名上冊的事(路2:2),可從歷史的考證得知應屬何年。
依此三項資料之判斷,耶穌的出生年應在公元前七至五年之間,到底是那一年,則無一致的見解。不過,筆者認為公元前六年的可能性頗高,這是根據馬太福音二章十六節中「兩歲以下」一詞所做的判斷。
那麼有關耶穌基督降生的正確日子就更不得而知了;但我們知道,到了第四世紀,羅馬教會已開始以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為聖誕節。至於為什麼教會選定當時盛行於世的拜日教(Mithraism)所舉行的太陽神慶典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為聖誕節,至少有下列三個因素:
一、 在新約中日頭或光是基督的表徵,基督的降生就如光進入黑暗中一般。因此,以公義的太陽代表基督是符合新約的教訓。
二、 從第二世紀中葉起原先在教會中所謂的「主日」(the Lord's Day)就成了「週日」(Sunday),這意味著基督徒已認定基督 復活的救贖作為與太陽的表徵有關。
三、 君士坦丁大帝的政策有意將太陽崇拜與基督崇拜結合在一起,並於公元321年正式宣佈,以基督徒所遵守的主日(週日)作為公 休日。 (廖, 上信,n.d.)
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 “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稍后谈到耶稣出生地的问题) 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1月6日原来是復活埃及神人奧西里斯-永恆之塔Osiris-Aion,出生的處女伊希斯诞辰慶典日Martin A. Larson 和 Franz Cumont 都主張12月25日或冬至节winter solstice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Larson, 1977),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winter solstice,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
异教仪式的推介是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开始。例如,犹太新年是犹太教所遵守的巴比伦传统。参考犹太新年中的答案。它影响了整个现代犹太历法 (参阅文章上帝的历法) 。复活节是一个异教仪式,在第二世纪后半部被接纳入教会。圣诞节整个是无敌太阳神的节日,从太阳信仰与星期天礼拜 一起进入 (见圣诞节和复活节的来源 (No. 235)。参考塞缪尔巴乔基从安息日至星期天,主教大学出版社,罗马1975)。(上帝的基督教会,2009)
出生地的疑议
假成就的预言
顾名思义,“假成就”即是某些作者有意或无意伪造历史,去迎合一些先知的预言。弥5:2说:
“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
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2章描写耶稣出生于伯利恒的文字明显地为要证明耶稣应验了弥迦的预言。
然而,从历史看,所谓耶稣出生在伯利恒之说,有很多疑点:
据约瑟夫之《犹太古史》,居里扭在公元6年才作叙利亚巡抚,(加2:1),大希律死于公元前4(或5)年,希律屠杀男孩的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
若耶稣出生于希律治下,则犹大当时并未成为罗马行省,臣民应向希律纳税,而不是向亚古士督纳税。报名上册为的是纳税,因此,在希律统治期间罗马皇帝命令犹太人报名上册是不可思议的事;
罗马皇帝的确曾向个别行省征税,但从来没有要“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我们有在埃及发现的详细纪录作证明。公元6年,亚古士督曾引入一项新税项填补军费,但只影响罗马公民;
据约瑟夫,公元6年,犹大转由罗马直接统治,居里扭真的就举行过他的第一次人口统计,但那只是一次地方性的统计,当时大希律之墓木已拱了;
罗马人对族谱学没有兴趣--报名上册者没有必要回到祖先的地方。税项主要是人头税和物业税,约瑟和马利亚到一个没有自己居所,没有不动产的伯利恒登记,实在耐人寻味;
根据罗马税制,报名上册只需要家里一人登记即可。约瑟即使要到伯利恒上册,也没有理由要腹大便便的妻子陪他长途跋涉;
据史家及钱币证据,公元6年的拿撒勒不从属于犹大,因此亦不需要为犹大的人口统计做任何事情。
现代史家的看法是: 初期基督徒根本就不知道耶稣何时何地出生,而且只对他的死亡及其后的影响有兴趣。 写传记的人认为耶稣是弥赛亚,也必须是大卫之后,也必须应验弥迦的预言。但一个拿撒勒人为什么会出生于伯利恒呢?居里扭在公元6年的人口统计正好派上用场!路加福音是给外邦人看的,一次世界性的罗马人口统计自然很有说服力;马太福音面向犹太人,大希律自然成为主角,并作出过激的行为。
我不是说马太和路加有心造假--他们写福音时写的是他们认为必然应该曾发生的事,耶稣的话也是他必然应该曾讲过的。可是,弥迦的预言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应验呢?还有,耶稣几时反抗过亚述人?
约瑟的原居地
有关耶稣出生的两个版本的冲突,《FAQ: 应验了的圣经预言?》遗漏了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就是约瑟的原居地。
《马太》没有普查、没有去伯利恒、没有马槽,提到马利亚在家待产,跟着便是耶稣出生,然后博士往伯利恒见耶稣,却有一段《路加》所没有的情节, 约瑟一家因逃避希律追杀,亡命埃及,在埃及住至希律死便回以色列。
《马太》有关耶稣出生的那一段叙述已经是属于耶稣在家里出生,博士往他们家去拜访他们(注意,博士是“进了房子”而非马槽)。但更严重的是他们逃难后回以色列的那段叙述:
“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太 2:21-23)
经文要解释他们为什么不去犹大(伯利恒所在之地),如果他们不是犹大居民,他们不去犹大不是理所当然吗?真接说他们去拿撒勒不就可以?而因故不去犹太是为了解释下文去拿撒勒“住”的原因,那么,“怕往那里去” 不是“怕路过那里”而是“怕往那里去住”,即约瑟一家本应回伯利恒居住。而因特殊原因不能回伯利恒仍未能顺理成章地去加利利,还要“又在梦中被主指示”,这两个递进原因已经绝对是他们一家不回原居地(犹大)而转去另一地点(加利利)。
还有,回老家怎么也不会说“到一地方,名叫XX”。“到了一座城,名叫XX,就住在那里”只会用于到一处即使不是从未到过,起码也相当陌生的地方居住,换句话,拿撒勒不可能是他们的原居地!而且还要解释为什么是拿撒勒:“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而并非指示他们去别的地方。
所有内容不是表达出他们是伯利恒人,就是表达出他们不可能本来是拿撒勒人。但《路加》说他们本来是是拿撒勒居民(路 2:4)!
很明显两本福音书为了去迎合《弥迦书》5章预言,要告诉读者耶稣在伯利恒出生。但一个拿撒勒人为什么会出生于伯利恒呢?《马太》用的办法是他们本来是伯利恒人,因为避难才辗转去到拿撒勒;《路加》用的办法是他们一直都是拿撒勒人,因为普查去到伯利恒(简直荒谬绝伦——为了拿撒勒纳税,在伯利恒报名上册),就在伯利恒诞下耶稣。
弥迦的预言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应验呢?《弥迦书》5章预言明明提到那个在伯利恒出生的人物,必定会在亚述人入侵犹太时打败亚述人。《弥迦书》的时代背景,正是亚述肆虐年代,其大敌亚述及犹太安危便成头大事。所以那个所谓预言是针对亚述,不但有个大英雄(耶教徒称此人为弥赛亚)会打败大敌,还具体到 “他们必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弥 5:6,宁录地也是亚述的地名) 。耶稣时,亚述已亡几百年,他们用捏造出来的耶稣出生事迹去迎合那个预言,也只是张冠李戴,臆造附会。 (书虫,2001)
復活節的疑议
基督教成立当时,本来便存在着很多神秘宗教,它们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殺了,后来又从死裡復活,这个从死里復活的事便啟发了神的永生。
一些人认为耶稣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后又復活,这些事情可能驅使成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比较过基督教和埃及宗教中的歐西里斯 (歐西里斯也是出世人间,之后被殺,重生而成为地狱神) 和拉同等,拉是埃及的一神论宗教的神。Wallis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处,尤其关於复活的故事 (木乃伊便是因为复活的思想才有的) 。Wallis认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资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会认为歐西里斯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带给法老王,而为了准备耶稣的到来。 (維基百科, 2009i)
复活节的日期体系,却一直等到了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投票决议,才定为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后、紧随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与会者无法商定准确日期。该基督教节日取代了旧的异教节日—— “伊斯特丽”节(Eastre) 。Eastre是这些异教徒们崇奉的春天女神,也成为我们所用女性荷尔蒙“estrogen”一词的本源。 (伦恩, 马丁. 2004)
復活節的英語和德語原指古代異教的“春節”,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 (Ishtar,美索不達米亞女神) ,後來伊絲塔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依絲翠(Eastre)」。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re 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希斯錄著的《两个巴比伦》说“Easter” (音译‘伊斯特尔’,即复活节的英文) 是个名字,源自迦勒底,跟基督教没有关系。[1]其实就是「阿斯塔特(Ashtart)」,即天后「贝尔斯特」的头衔之一。考古学家莱亚德在亚述的碑铭上发现,「贝尔特斯」即是古巴比伦的生育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 (維基百科, 2009ab)
巴比伦女神伊丝塔(Ishtar)被称为“天后”, 生出世界之後仍為处女.(The goddes Ishtar was the Queen of heaven (Scharrat Schame) and the mother, who had born the world and still remained a virgin. (维基原文)). 另有一說, 伊丝塔因太陽有孕, 處女生子Tammuz/Thomas, 就如希腊神话中处女赛墨勒 (Semele) 處女生子狄俄倪索斯(Dionysus)一樣. (维基原文)
伊丝塔是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所崇奉的女神,亦即是苏美尔人的女神伊南娜和闪米特人的女神阿斯塔蒂。基于伊丝塔每年会进入冥界再复活的本质,一般认为英文的复活节(Easter)字源即是伊丝塔(Ishtar)。
在第二世纪大约150年,阿尼西特斯主教决定推介复活节,取代整个教会从开始就遵守以及目前仍在罗马以外教会被遵守的原有逾越。士麦那的波利卡普主教以及约翰的门徒与阿尼西特斯产生纠纷;教会分成两派,一派从尼散月14日到21日遵守传统的逾越节和未酵饼节,而另一派则遵守新推介,源自异教系统的复活节。它被引入是因为罗马教会正设法容纳遵守星期五受难日以及星期天复活的阿迪斯神信徒。这系统被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称为复活节(伊斯特)因它从伊斯特神而来,或她在东方被命名伊斯、伊斯达或阿施塔特,以及在条顿人中称为奥斯达。凯尔特人有时称她为奥斯达拉。 (上帝的基督教会,2009)
耶穌虛擬傳說理論 (Wikipedia, 2009i)
耶稣基督虛構神話理論(有時稱為耶穌虛構神話理論, 或耶穌不存在假設) 主要是爭議歷史上不曾存在的耶穌是一個早期基督徒所創造的一個人物. 疑經支持者認為, 以第一和第二世紀的紀錄, 傳統上, 作為耶稣歷史上曾存在的證據缺少可靠性. 初期基督教的耶穌是一個理想救主或虛擬傳說人物 , 他的塵世事件乃後來附加上去的. (Farmer, 1975, p. 43 ; Goguel 1926b, pp. 117-118 ; Gerrish, 1975, p. 13. ; Bennett, 2001, p. 202 ; Townsend 2006, p. 150n2 )
耶穌虛構神話理論的”偉大先驅者”可追推到1790年代法國啟蒙思想家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 和 Charles François Dupuis. (Schweitzer, 2000 p.355; Weaver, 1999 p.45) 他們主張許多古代傳說,包括耶穌的生平都是已”從太陽到黃道帶”運行為基礎. ( Wells , 1969; Schweitzer, 2000 p.527 n. 1. ; Volney, 1796). ; Dupuis, 1984) 。
黃道帶是指天球上黄道南北两边各9°宽的环形区域,因為這環形區域涵蓋了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月球、太陽與多數小行星所經過的區域。人們受星占學影響,通常将黄道带中的十二个星座称为黃道十二宮,儘管在天文學上黃道帶上有十三個星座。) Dupuis 完全拒絕耶穌的歷史性, 他解釋二世紀歷史學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 提及「基督」 ”被我們的一位執政官本丟彼拉多得到了最嚴峻的處罰” 一事, 認為其只是基於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 當時不正確的基督徒信仰而已。 (Wells,1969, p.159–160.)
最早的”耶穌不存在”學術主張是十九世紀德國歷史家和神學家即布鲁诺•鲍威尔(Bruno Bauer). (Wikipedia, 2009i)
1835年,大卫•施特劳斯《耶稣传》的出版,揭开了“圣经批判”的序幕。 他宣称,基督教是一种历史现象,耶稣是历史上的人而不是神;《圣经》中有关耶稣种种超自然神迹的描述,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只不过是人为编撰的神话故事,是早期基督教团体无意识的产物。 德国的圣经批判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由鲍威尔开创的。与施特劳斯不同,鲍威尔对神学和福音史的批判,不仅怀疑神的存在,而且直接否定了福音故事的历史可靠性和耶稣其人的真实存在。 (牛, 2006)
結論 (这种事也要有个结论……)
由於有不少學者質疑《聖經》裡有關耶穌生平記載的真實性,過往有不少人對耶穌的史實性提出質疑。非宗教性的耶稣研究会的圣经学者更以投票方式表达自己观点形成确论新约四部福音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史实。
古人毕竟不象现代学者那样著重考据记载的真实性。基督教早期是一个民间、地下活动,当时的政府只懂得强力镇压,不象现代政府那样知道反宣传。等到基督教成了国教,更无人敢于公开去挑它的毛病了。直到欧洲启蒙时期,才开始有人批驳圣经的记载。
有關對耶稣的史实性的質疑始於18世紀,當時正值理性主義在歐洲抬頭,不少研究聖經的學者嘗試透過理性分析來解釋《新約全書》的內容。這一派對《新約全書》表示質疑的人,在神學裡被稱為「疑經派」。
疑經派是歷史學上對《聖經》內容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甚至是全盤否定態度的歷史學家。
在過去的西方社會,由於歷史的原因,一直都對《聖經》的內容都深信不疑。不過,自19世紀的新思潮開始,不少人開始質疑《聖經》內容的真實性,特別是當中接近神話及難以理解的內容。
疑經派的出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各地教會,特別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威信.
在疑經派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是20世紀初期的醫學家 史懷哲醫生 。他在他的著作 《歷史性耶穌的謎團》(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 裡更提出: 「(聖經中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穌……從來都未存在過。」 而另一方面,即使歷史上的旁證支持有耶穌這一個人,仍然有人認為《聖經》裡有關耶穌的記載已被神化或修改過。 (維基百科, 2009g)
恩格斯這樣说的: “既然福音书的全部内容几乎绝对没有一件事情是历史事实,那就可以说明连耶稣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也成问题。” (牛,2006)
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文中说: “基督是否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即使他存在过,我们也不知道有关他的任何事情。”
目前学术界对耶稣的历史性问题有两点比较一致的看法:
- 一,福音书是有关耶稣生平的最主要的或唯一的记载,在福音书之外不存在可靠的记载。
- 二,福音书不是传说中的耶稣同时代人的著作,最早也在耶稣死后五十年才问世的,其中充满了互相矛盾的记载。
完全否定耶穌存在的學者,如倫敦大學的G. A. Wells、波士頓大學的Michael Martin以及已故的破譯死海古經的專家John M. Allegro就是最著名的三位。
一名學者,如果是基督教徒,他無論如何都必須相信耶穌的存在,如果不是基督教徒,他可以承認歷史上有耶穌這么個人,就象他可以承認歷史上有釋迦牟尼、孔子一樣,主要是証據充不充分。所以,在對待耶穌的歷史真實性問題上,我認為只有不信仰基督教的學者才能保持客觀的態度,他們的研究結果也就最可信。為什么學朮界從來沒有人懷疑釋迦牟尼、孔子的存在,卻不斷地有人懷疑耶穌的存在呢?這至少可以說明耶穌存在的歷史証據不是那么令人信服吧? (方, 2003)
BTW:质疑释迦摩尼的言论也是有的。
綜合上述所論我們可作以下結論:
耶稣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而是一个人为的“救世主”,耶稣只是基督教会塑造出来的“一个没有生命的偶像”而已。不是耶稣创建了基督教,而是基督徒们臆造了“神明的耶稣”。
多年来的各種比較具科学性的研究成果表明,《圣经》中关于耶稣的传说多半属于虚构,迄今发现的所有历史资料都难以证明耶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耶稣创建基督教的时代,各种史籍著作很少提到耶稣本人的生平事迹和创建基督教的详细资料。同时,记载耶稣故事的各种福音书是在基督教产生以后很久才陆续问世的。由于宗派斗争的需要,各教派纷纷根据各自的需要来编写福音书,按照各自的教派观点来描绘“救世主”耶稣的形象。所以,《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同《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大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本《马太福音》之中,关于耶稣的描写也是前后矛盾的,一会儿说耶稣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子,一会儿又说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足可见耶稣是一位基督教人为描绘出来的“神明的救世主”,在《新约全书》中,作者描绘的耶稣更是一位“天神”的形象,而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毫不相干。 (互动百科, 2009)
上面都是原文转载,说说我的读后感啊。我觉得吧,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下结论。耶稣是真实的存在又怎样?不是又怎样?我关心的是《圣经》中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当然包括耶稣说了什么(不管是真实存在的耶稣还是基督徒杜撰的耶稣)。如果《圣经》和耶稣带给我们需要的东西,那它就是好的。对耶稣存在或不存在的质疑和考证,不会改变《圣经》和耶稣的实际意义。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电视中播出了杀人场面,你要是去研究电视机的显像原理,与是不是有杀人这件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也许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刚才的那一画面无非是电子显像管显示出的虚拟成像而已,不要说杀人这件事了,这个壳子里面甚至根本就从来没有过人!也许你的结论不错,但那又说明什么呢?说明没有杀人这码事吗?
我们手中的《圣经》也好,《佛经》也罢,它们只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字,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真正的事实,然而文字背后所传达出的含义,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要通过考证耶稣是否存在,继而对《圣经》、基督教、甚至广义的宗教都轻易发出质疑,实在是太肤浅了。